心有中庸 | 修道中庸 惟在包容
讀了《中庸》,先賢們有關“包容”的大智慧,讓我受益匪淺。所謂中庸,其精髓就在于包容。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。”講的就是遵循中庸之道,達到中和境界,就會天地暢順,萬物和諧。萬物之生,各于其性。作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,我們要敞開胸襟,于人包容,于事包容,于物包容,讓萬物在包容中各得其所,讓團隊在包容中各抒所長!要包容身邊的每一個人。人才是第一位的,我們要承認員工個體學歷、經歷、資歷的多樣性。堅持用其所長,讓每一名員工的工作熱情和興趣特長都得到盡情發揮,為實現團隊目標形成最大合力。要包容下屬的不足。承認人才是有缺點的,“錯誤是難免的”這一現實,幫助下屬提高糾錯能力,減少犯錯誤的機會。對待犯了錯誤的下屬,要熱情相幫,給其改正的機會,而不是“一棍子打死”。要包容下屬的優點。樂見下屬超越自己,樂于分享后浪推前浪的喜悅。當下屬有了進步,要由衷地為其高興。要努力給下屬以良好的成長平臺和環境,讓下屬能夠順利快速地成長。特別是對于年輕有為的下屬,更要甘當人梯,傾心相扶。要從細微處包容下屬。平時多與下屬溝通交流,多關心下屬的工作和生活,讓下屬從一點一滴中找到存在感和歸屬感,感受到自己的被尊重。傲慢、固執己見、動輒指手畫腳等很容易損傷下屬的自尊,要盡力克服之。要包容事物的不完美。我們所面對的工作環境和條件,不可能時時處處都盡如人意。無論處在哪個崗位,擔負什么職責,有困難、有問題都是正常的。克服困難,解決問題是我們“中而為用”的應有之義。要包容來自不同層面的競爭。集團內部各板塊之間、各業務部門之間、各分公司之間以及各崗位之間,免不了會有競爭。我們要以包容的心態去直面這些競爭,在競爭中完善自我,成就事業。勝則舉杯相慶,敗則拼死相救,我們的團隊才會走得更久、更遠。凡有存在,皆屬必然。有了容天容地的氣魄,有了容人容事的雅量,我們也就領略到了中庸之道的大智慧!以此“拋磚”,權在“引玉”。
2021-11-27
《大學》思考之:領導者的自我修養
《大學》第十一章: 《秦誓》曰:“若有一介臣,斷斷兮無他技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焉。人之有技,若己有之;人之彥圣,其心好之,不啻若自其口出。實能容之,以能保我子孫黎民,尚亦有利哉!人之有技,媢嫉以惡之;人之彥圣,而違之,俾不通:實不能容,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,亦曰殆哉!” 簡譯:有的人忠誠正直,心胸寬廣,能夠包容他人。別人具有技能,就像他自己具有一樣,別人品德高尚,他發自內心的喜歡,任用這樣的人是有利的;而有的人陰險狡猾,心胸狹隘,別人具有技能,他就妒忌、厭惡,別人道德高尚,他便設法壓制,任用這樣的人是非常有害的。 這段話放到企業管理里,其實講的是領導者的自我修養。俗話說“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”,“聞道有先后,術業有專攻”,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會遇到很多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的人,如何跟他們交往和共事呢?如果你的下屬就是這樣的人,你會怎么領導他呢? 好的領導應該是具有包容心的領導。人才,或者說有能力干出業績的人,一般比較有個性和棱角,有的時候會讓他的領導不舒服。好的領導應該堅持“用人所長,避人所短,不求全責備”的原則,欣賞他的優點,包容他的缺點。當他取得成績時,由衷地感到欣喜,當他遇到困難時,及時地提供幫助。同時允許下屬有不同意見,對事情做出評判。不能氣量短小,睚眥必報,給“得罪”自己的下屬“挖坑”、“穿小鞋”,不能搞“順我者昌,逆我者亡”,這樣只會把團隊氛圍搞得烏煙瘴氣,大家人人自危,什么事情也做不好。 好的領導應該是具有奉獻心的領導。他們甘當綠葉,不與下屬爭功。他們把培養和發展下屬作為自己的使命,為下屬提供能力發揮的平臺,配備創造業績的資源。他們注意激發下屬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,讓下屬在困難的環境中歷練和提升自我。而不是一味地“縱容”和“溺愛”下屬,遇事拉不下面子老想當老好人,困難的事情都是自己做,讓下屬在無所事事中迷失自己,得不到應有的提升。 好的領導應該是具有擔當心的領導。做事勇于擔當,這是領導者魅力的重要來源。“跟我沖”和“給我沖”,雖然只是一字之差,意義卻是很不一樣的。好的領導知道自己的責任和義務,愿意為下屬撐起一片天,為下屬提供平臺和資源。越是在困難的時候,越是有著堅強的信心,用自己的內心之火和精神之光感染下屬,最終會帶領下屬戰勝困難,走向勝利。而那些遇到“好事”就自己獨攬,遇到“壞事”就往下屬身上推的人,終究干不成大事,也得不到大家的認可。 和康源要做百年企業,要做優秀公司,就必須在團隊建設上取得更高的水平,就必須具備充足的人才隊伍。這要求管理人員,尤其是高層管理人員要樂于包容,甘于奉獻,勇于擔當;要樹立全局觀念,真正發揮傳幫帶的作用,擔負起發現和培養人才的責任。我們要把團隊建設能力納入到對管理人員考核之中,凡是沒有舉薦或培養出合格接班人的,不能作為高一級管理人員的提拔人選。
2020-12-07
《大學》思考之:財由道生,利緣義取
《大學》第十一章: 德者本也,財者末也。外本內末,爭民施奪。是故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。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;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 譯文:德行,是根本;財富,是枝末。假如把德行根本當成外在枝末,卻把財富枝末當成內在根本,那就是與民眾爭奪利益,教化民眾相互爭奪。所以,治理國家的人聚財斂貨導致民心離散,散財于民眾則會聚集民心。如果治理國家的人發號施令違背正道,民眾也會用違正道的方式來對付他。用違背正道的方式搜刮來的財富,也會以違背正道的方式失去。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里,儒家學說都是經世濟用的“顯學”,從《論語》的“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拱之”,到《孟子》中的“仁政”思想,講的都是統治者應以德為先,以德治國,才能實現萬眾歸心、國富民強的效果。正所謂“是故君子先慎乎德。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財,有財此有用”,即有了高尚的德行才能擁有民眾、土地和財富。 這兩段話放到現代企業管理的語境里,講的其實是“財由道生,利緣義取”的道理。這里的“君子”不再是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,而是企業的管理者;這里的“民”,可以是我們的客戶,也可以是我們的員工。 在和康源,對外我們堅持客戶第一。我們的“道”就是與客戶互利共贏。和康源是一家民營企業,我們沒有任何可以依賴的外部資源,我們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只能來自我們的客戶。因此我們立志只做最好的產品,努力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獲取我們應得的利潤,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潤的最大化,不與客戶爭利。我們堅持誠信、合法經營,不做“違背正道”的事情。 畜牧行業是一個周期性波動較大的行業,前幾年市場行情好,許多企業在短時間內賺取了巨大的財富。但其中有的公司不尊重市場規律,盲目擴張,基礎不牢,也在市場低谷到來時輸得一塌糊涂。和康源堅持穩健、可持續的發展戰略,無論行情好壞,我們都堅持練好內功,“利緣義取”,順應規律,保持克制,以義取財,絕不賺取最后一個銅板。 在和康源,對內我們堅持員工第一。“財聚人散,財散人聚”,和康源堅持“仁愛”的核心價值觀,“為員工謀求幸福”,為員工提供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薪酬條件;以奮斗者為本,讓高績效者的收入高于低績效者4-5倍,讓貢獻者有與貢獻正相關的收入,甚至是意想不到的“驚喜”……讓奮斗者既有“面子”,又有“里子”,成為事業有成、家庭幸福的中產階級。需要強調的一點是,和康源著眼長遠發展,在保證公司長久穩定運營的基礎上,盡可能地給予奮斗者較高的待遇,不會“殺雞取卵”、“分光吃光”,這樣才能讓人更長久地“聚”在一起,把和康源打造成大家的公司,讓和康源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。
2020-11-30
《大學》思考之德須配位
《大學》第四章: 《詩》云:“穆穆文王,於緝熙敬止!”為人君,止于仁;為人臣,止于敬;為人子,止于孝;為人父,止于慈;與國人交,止于信。 翻譯:詩經里說,儀容端莊美好的周文王,光明的美德(持續地能)使人敬仰。作為君上,要對臣下做到仁愛;作為臣下,要對君上做到尊敬;作為兒子,要對父親做到孝順;作為父親,要對兒子做到慈愛;在社會上與人交往,要做到誠信。這里的“止”是做到、達到的意思,不能理解為“到……為止”、“做到……就夠了”。 這句話講的是對不同身份的人的道德要求。在《論語·顏淵》中,還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話:“齊景公問政于孔子。孔子對曰:"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"孔子的這句話被后世曲解,很多人以為孔子是在倡導“君權”、“父權”,是在為封建綱常倫理背書。其實孔子說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國君要像個國君,大臣要像個大臣,父親要像個父親,兒子要像個兒子。它內在強調的是每個人在社會里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盡好自己的職責,達到自己的身份應該達到的道德標準。 這樣的道理在我們的企業中也非常適用。在公司里,我們有自己的公司文化,公司文化表達的就是對不同崗位或身份人的道德要求。作為上級,對下屬要做到“仁”,堅持仁愛與嚴格管理相統一,注意提升和培養下屬,用人所長,不求全責備,堅持業績第一,資源向實干、奮斗者傾斜;作為下屬,對上級要做到“敬”,做好自己的崗位職責,愛一行、專一行,簡單、陽光、正向,會上積極發言,會后高效行動;我們提倡人要善良,認為“百善孝為先”,作為子女,對父母要做到“孝”,在工作中做出好的業績,獲得職位的提升,給父母以榮耀,這是最好的“孝”;作為父母,對子女要做到“慈”,堅持嚴與愛的統一;在與客戶的合作中,要做到“信”,我們堅持客戶第一,做良心企業,維護客戶的利益,用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服務贏得客戶的認可和信賴。 俗話說“德不配位,必有災殃。”講的是如果一個人的德行不能匹配他所在的位置或身份,對個人和組織來說都是一場災禍。在企業中,只有準確定位自己的身份,遵守企業文化的道德要求,個人才能在愛心與良心文化中成長,企業才能在誠信與和諧中發展。因此,經理人必須不斷修身養德,踐行“仁、敬、孝、慈、信”,提升自己的內涵素養,才能“止于至善”。
2020-11-30
《大學》思考之修身為本
“大學”指的是大人之學、成人之學。中國古代經濟落后,“大學”是士大夫階層才能學習到的東西,社會底層老百姓即使想學也沒有條件。所以孔子說“禮不下庶人”。古代士大夫通過學習“大學之道”,由內推展到外,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。 在我看來,在企業里,我們這些經理人就是過去的士大夫,要學習“大學之道”。“大學之道”講的就是“管理之道”,教我們如何管人理事。比如“明明德”,即彰顯高尚的道德,在企業里就是倡導“愛心、誠實、實干,為客戶負責,做良心企業”,讓大家知道什么是對的,什么是錯的,什么該做,什么不該做。“新民”,有的版本也作“親民”,在企業中指的是對員工的培訓,讓員工提升素質、水平、能力。對待員工要講仁愛,要“親”,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和管理。尤其是總經理,要不斷培養下屬,幫助下屬成長提升,使之“新”。將愛心文化、良心文化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追求并努力踐行之,就是不斷地走向“至善”。 俗話說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要想實現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,需要的一個前提是“身修”,提高自身的素質,即“修身為本”。在和康源,我們強調經理人要不斷提升自身修養,要善良、有愛心、講誠信、能吃苦、肯付出、懂感恩、守底線。在對財富的追求中堅持“財由道生,利緣義取”,不能為了利益罔顧道德底線,不擇手段。這樣的人生才能充實和有意義。 在和康源的平臺上,我們要讓每一個經理人都能成為品德高尚的“君子”,讓優秀的經理人成為優秀的中產階級。和康源的經理人只需修煉自身,努力工作,做出業績,“只需埋頭工作,不需抬頭看臉”,公司不會讓業績優秀的經理人成為窮人,不會讓雷鋒吃虧。同時,公司也絕不會重用那些不善待父母之人、不懂感恩之人、見利忘義之人和不仁不義之人。 “其本亂而末治者,否矣”,從修身開始,不斷奮斗,收獲充實、幸福的人生。
2020-11-30
【文化與思考】虛心與自滿
虛心使人進步,驕傲使人落后,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道理。人一驕傲就自滿,一自滿就膨脹,一膨脹就很難找到北了。一個企業也是這樣,一旦驕傲自滿的風氣蔓延開來,那它離垮臺也就不遠了。應該說,過去的十年,我們有了較快的發展,也取得了行業內有目共睹的業績。我們的品牌日益得到客戶的認可,公司的體量也在穩步擴大。但無論如何,也不能成為我們驕傲自滿的理由。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,我們現在天天要考慮的是怎樣讓公司活下去,怎樣讓員工生活得好一些!毫不夸張地說,這種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一直在困擾著我們。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!不可否認,我們的一些管理人員,過去也曾取得過驕人的業績。有的生產環境大幅度改善,有的生產指標大幅度提高,有的經營效益大幅度提升等等。而這個時候,往往是容易滋生驕傲自滿情緒的時候。取得了一點小成績,有的人就開始自我膨脹起來,個別的甚至貪功、搶功、邀功,這不僅影響了個人的形象,也大大降低了個人的威信。可以想象,這樣的人事業的發展是很難順利的。我們每一位管理人員,要想讓自己的業績更出色,事業更優秀,人生更出彩,就要在戒驕破滿上多用心思,虛心學習,低調謙卑,自覺把功勞歸于團隊,把榮譽讓給下屬。
2020-07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