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加飼養量、縮短空舍期、精員合崗、降低藥費……今年以來,商品鴨養殖板塊“降本增效”措施頻出,效果理想。其中,二場場長王百勝就是貫徹這些措施的典型代表。
2020年3月,王百勝從種鴨板塊調至商品鴨板塊,目前已經養了13批肉鴨了。他在二場飼養的第10、11批,成活率先后刷新集團商品養殖的標桿,一些批次也抓住市場機遇,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。除去年個別批次因經驗不足指標不夠理想外,總體養殖成績一直處于波動中的上升過程。
今年以來,鑒于市場和行業情況,集團提出了“降本增效”的經營導向。商品鴨板塊聞聲而動,在多個方面開始了探索。商品籠養固定成本高,要想實現好的盈利,增加飼養量以降低成本是不二選擇。在剛聽到需要增加飼養量時,王百勝內心其實是比較“抵觸”的:增加飼養量,必然會增加環控難度,使養殖壓力變大,鴨子養不成功怎么辦?后來經過溝通,他逐漸轉變了思想。商品鴨除了“養成”,更重要的是“養好”。作為企業,“養好”就是要能賺錢。因此,養鴨子要有經營思維,權衡盈利和指標之間的關系,做出最優的選擇。隨后,他所在的二場作為“試點”,開始一系列的“變革”:飼養量增加6-10個百分點,空舍期縮短3天,藥費降至幾毛錢甚至幾分錢,還有精員合崗等等。二場今年出欄的12、13批相比去年同期的5、6批,在成活率有所提升的同時,只鴨成本都降低了30%左右,創造了可觀的利潤。
“降本”以后各方面的管理難度加大,要想“增效”,自然離不開管理人員的努力和付出。王百勝作為場長,凡事都需要沖在前頭,一些關鍵的養殖節點,他都親自盯著。從去年開始,夜里值班一直都是王百勝自己來,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調整。一些重要時期,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是常有的事。除了上面說的措施,王百勝經過觀察,還發現了通過調整鍋爐參數,可以降低燃氣用量,準備今年供暖季做個試驗,進一步降低冬季飼養成本。
商品養殖總經理李玉晨對王百勝表達了認可。他說:“百勝來到商品鴨后,謙虛低調、積極學習、進步很快,無論是養殖環節、場區管理,還是團隊建設上,都做的不錯。”分管商品鴨養殖業務的集團副董事長王勝也說:“二場今年的表現整體優于去年,養殖指標有所提升,成本大幅降低,也取得了較好的盈利,這與王百勝的努力是分不開的。”
商品鴨養殖具有復雜性,行業內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,我們衷心地希望王百勝,以及商品鴨團隊成員們再接再厲,不斷探索規律,啃下“硬骨頭”,成為這一領域的“常勝將軍”。